首先說豬回腸炎的癥狀。一般的回腸炎,都是發生在保育豬階段,兩三個月的豬發病比較多。最常見的癥狀就是拉稀一般是糊狀的,顏色一般是水泥樣或者瀝青樣,反正就是顏色比較深。有時候拉的稀糞里面帶有血液、腸粘膜組織。比較小的豬,也可能是拉灰色,這個時候不太好判斷了。另外,回腸炎的豬,拉的糞便一般有惡臭。
豬回腸炎的診斷需考慮腹瀉、腹痛、水樣便、嘔吐、發熱等癥狀。
豬回腸炎是由回腸末端細菌感染引起的腸道炎癥反應,導致消化吸收功能障礙和電解質失衡。這些病原體產生毒素或直接侵襲腸黏膜,使水分和電解質通過受損的腸壁進入腸腔,引發腹瀉。腹瀉通常發生在小腸末端,但可能涉及整個消化道。
當回腸受到炎癥刺激時,會增加蠕動頻率和強度以試圖排出病原體和損傷組織,這會導致腹部不適或疼痛感。腹痛一般集中在肚臍周圍或下腹部,可能是陣發性的。
由于回腸的功能紊亂,食物無法被充分消化和吸收,進而出現水樣便的情況。水樣便多為黃色或黃綠色,可能伴有輕微腥味,且排便次數增多。
回腸炎會引起胃腸痙攣和惡心反射,這是身體為了防止進一步攝入可能導致胃部不適的食物而采取的一種保護性機制。嘔吐通常發生在進食后不久,嚴重者可伴隨膽汁或血液。
回腸炎由細菌感染引起,在機體免疫系統識別并抵抗外來入侵者時,會產生內源性致熱因子,使體溫調定點上移而導致發熱。發熱通常是在午后開始上升,可能伴有出汗不暢或頭痛等癥狀。
豬回腸炎的潛伏期為2周~3周,根據臨床表現可分為三種類型。
(1) 急性型:較為罕見,多發于4月齡~12月齡的成年豬,主要表現為血色水樣下??;病程稍長時,排瀝青樣黑色糞便或血樣糞便并俄然逝世;后期轉為黃色稀糞。
(2) 慢性型:較為多見,多發于6周齡~12周齡的成長豬,10%~15%的豬只呈現臨床表現,主要表現為食欲不振或廢絕,病豬精神沉郁或昏睡;呈現間隙性下痢,糞便變軟、變稀而呈糊樣或水樣,顏色較深,有時混有血液或壞死安排碎片;病豬消瘦、被毛粗剛、弓背折腰,有的站立不穩,成長發育不良;病程長者可呈現皮膚蒼白;假如沒有繼發感染,有些病例在4周~6周可恢復。
(3)亞臨床型:豬體雖然有病原體存在,卻無顯著的臨床表現,也可能發生輕微的下痢,但并未導致人們的留意;成長速度和飼料利用率顯著降低。
剖檢可見回腸粘膜增生性病變,在小腸的結尾50厘米處和結腸的前三分之一處的腸粘膜增厚,有的像腦回,有的全部腸壁變厚、變硬,像一條橡膠管,有的還可見潰瘍,腸粘膜外表覆蓋有黃色、灰白色纖維素性滲出物,嚴峻的可見壞死性腸炎。
既然是細菌病,那就需要殺菌,而殺滅細胞內勞森菌比較好的選擇是:泰妙菌素,最好配合硫酸粘菌素一起使用。
豬回腸炎發病后,要及時對發病豬進行隔離治療,沒有發病的豬最好也用上泰妙菌素+多西環素,進行大群預防。還有就是要及時清理糞便,做好嚴格消毒工作。
文章來源:中國執業獸醫網